总25期
New IT in Users Eyes    AI驭智
New IT in Users Eyes    AI驭智
金融行业正加速迈向云时代
 
文/高峰

金融行业正加速迈向云时代

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主流,金融业务与零售业务、生活场景相结合,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新模式的发展不仅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带来了丰富的客户需求,在业务转型的驱动下,金融行业的竞争逐渐转变为IT技术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消费行为推动金融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这样的变化正在构建银行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竞争格局,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在科技上的投入和发展。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金融行业纷纷将新技术应用于业务。同时业务的快速迭代对金融行业的技术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的创新和流程变革,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业务活力,成为所有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据IDC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金融行业云计算市场已达301.6亿人民币,今后几年仍会以40%左右的高增长率增长,千亿市场指日可待。

技术架构从集中化走向云化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孤岛阶段。此阶段各网点相互独立,业务单独处理,信息独立存储,形成一个个的数据孤岛。上世纪80年代中期,银行开始在柜面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前台业务系统自动化处理,这标志着我国金融行业进入电子化、信息化阶段。

第二阶段是集中式架构,互联互通管理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金融行业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各分支机构、支付清算、公司业务等的互联互通。技术上参照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系统建设经验,采用集中式的CS技术架构,以大型机或小型机为主,这种架构下,系统性能的提升一般采用纵向扩展的方式即通过增加单机资源配置来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集中式架构在系统的一致性、可靠性、维护性等方面都有优势,目前仍有多数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以集中式架构运行在大型机或者小机上。

第三阶段是分布式架构阶段。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银行业的服务对象从传统的对公大客户逐步延伸到更多的个人用户,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用户的消费场景要求金融服务7*24小时不中断,电商“双十一”、“618”秒杀促销和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出现,使金融行业交易呈现潮汐式的交易特点,对交易逻辑的复杂性,IT资源的弹性供给和业务的快速部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云计算是基于时代需求产生的技术,云计算架构拥有分布式部署、资源池化管理、可扩展性、按需分配等多个优势,非常适用于当前金融行业的业务需求,已经成为当前众多金融行业首选的IT架构解决方案。

迭代的架构变革催生统一的云管平台

金融行业的云化架构转型走过了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不同机构的云化转型步伐有快有慢,但从集中式往云化的转型过程,大多经历了X86化、虚拟化和全面云化三个阶段。X86化意味着需要将应用和数据库从小机下移到X86服务器,应用和数据库下移结合了应用的集群化、负载均衡技术,硬件平台的变化可通过软件技术保证其高可用能力和不变的稳定性,对于重负载应用场景,分布式的数据库、中间件也逐渐通过软件层面的计算拆分弥补算力的短板,目前金融机构的大多数IT系统已完成X86的替换,但核心、信贷等重要业务系统的替换过程仍在进行中。

虚拟化阶段算是云计算的早期阶段,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软件厂商开始引领数据中心由物理数据中心向虚拟化资源池化的转变,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硬件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效率,虚拟化所带来的HA、FT、vMotion等特性极大的提高了数据中心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为系统的弹性伸缩打下了技术基础。

云计算技术发展成熟后,金融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提供计算、网络、存储的基础资源平台,还需要高效的PAAS服务平台甚至面向具体场景的SAAS服务,与传统集中式架构相比,云技术架构可以提供资源池化、分布式架构、微服务、弹性伸缩等特性,提升IT资源使用效率。目前多数金融机构都处于全面云化的初期阶段。

金融行业的架构转型是持续渐进的过程,经过了多年的技术建设,留存了大量的VMware虚拟化资源池、Power资源池、KVM虚拟化资源池、裸金属资源池、容器资源池、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等多个技术栈,有ITSM、运维、监控、DevOps等多个平台,如此多的系统和资源,形成了新的“数据孤岛”,因此以云资源为基础,整合云产品、云服务,构建统一的云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中心云架构管理一体化成为金融行业新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

统一的云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资源整合管理。对接多种云计算技术栈、监控平台和流程平台,实现统一和完备的生命周期检测、管理和调度,覆盖IaaS、PaaS和SaaS云服务体系,提供统一的门户。

2.服务自助化。云服务自主申请,弹性伸缩。

3.运维自动化。整合自动化运维工具,如SaltStack、Ansible等自动化工具实现资源和流程的自动化部署交付。

4.运营一体化。实现所有资源的统一运营管理和计量计费能力。

云原生打造一站式的交付能力

容器技术的出现,为应用的弹性伸缩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方案,基于虚拟化和容器技术多维度资源管理能力,让企业有了更多的手段完成资源的灵活调度。

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概念是2013年提出来的,是以容器化技术为基础,以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等技术为支撑,兼顾DevOps标准,满足应用弹性扩展、松耦合、持续交付等诉求的技术,云原生的本质就是平台抽象能力和标准化。

金融行业在现阶段云平台的建设中,也普遍在进行云原生的改造,企业通常选择变化频率较高的互联网区域应用,在应用系统微服务改造的基础上使用模块的容器化部署,以系统和业务为单元进行业务切分,通过云原生的基本特性,解决互联网类产品的流量不确定问题,同时使用容器化的隔离能力,实现不同业务的相互隔离,解决多环境部署的问题,提高持续开发和持续交付的能力。

金融行业在云原生架构转型中,由于云原生的技术特性,导致架构的设计中心逐渐上移,底层和中层的基础设施能力逐渐抽象,并同上层业务系统解耦。而对旧应用进行云原生改造时,需要对架构重新设计,在严苛的金融场景下“试错”的代价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在进行金融行业的云原生改造时,需进行演进式的规划,以增量交付的方式降低技术带来的风险。

在建设云原生体系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梳理各类标准化需求,并依此完成各类软件的部署和应用标准,并建立服务申请、服务使用的标准化以及监控、运维、管理的标准化,与企业内部统一云管平台打通,从而打造一站式的交付能力。

混合云模式的探索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非银业务迅速增长,潮汐式的业务需求,使得某些系统在特定时间节点(如双十一)有大量的扩容需求,此类业务非常适合使用云方式进行部署。混合云部署可以利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双重优势,在兼顾数据安全和业务可扩展的情况下,带来更高的性价比和效率提升,目前行业内领先的银行已经开始探索采用混合云的解决方案。

图 4 从单云架构到多云混合架构

金融行业使用公有云业务,首先要评估监管合规、数据安全等因素,由于公有云的归属和部署架构不同,数据暴露在互联网上,因此金融企业需要考虑数据泄露的风险,在使用公有云业务时,必须向监管部门报备,且不得存放敏感数据。

其次,金融企业使用混合云业务时,要对业务系统进行严格的判别,如互联网业务系统、渠道业务、行情系统、企业OA、不涉及数据的前置类业务系统等,可优先考虑混合云部署模式。

而要用好混合云,需要从企业的整体架构规划做起,从混合云统一管理、云网络联通、云服务抽象、云运维监控、云灾备、计量计费等多个维度进行合理划分,业务和服务松耦合,避免对某个资源池的绑定,通过公有云丰富的业务生态,探索混合云下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从传统架构到云计算的转型,无疑是最必要、条件最成熟、收益最明显的转型,拥抱云架构,完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升应用的云化能力,将是金融行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华三集团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其使命就是致力于成为客户业务创新、数字化转型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必将抓住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帮助金融行业拥抱云计算,深化架构改革,提升业务效率,实现合作共赢。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