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政务云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数字基础设施,肩负着“数字政府算力底座”和“智慧城市核心枢纽”的双重使命。自政务云概念提出至今,我国政务云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探索实践、规范调整、深度发展三个阶段。在国家政策引导、各地创新实践的推动下,我国政务云建设在实现资源集约、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方面成效显著。伴随着云原生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充分运用,以及标准体系规范的日渐强化和逐步优化,政务云将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全面升级,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1 我国政务云发展现状
1.1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政务云建设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属性。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领域政务信息系统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大幅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2017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信软〔2017〕49号),提出协同推进政务云应用;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8〕45号),提出按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地方三级互联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2021年,“十四五”规划指出要集约建设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明确提出“强化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要求“各地区按照省级统筹原则开展政务云建设,集约提供政务云服务。探索建立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机制,加强一体化政务云平台资源管理和调度”。
除国家顶层设计外,在地方层面,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配套的工作方案与目标纲要,这充分表明加强政务云建设是国家上下统一的愿景。政策环境的日臻完善与持续优化,使得政务云建设不断加速推进,在推动IT资源集约管理、实现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2 市场规模不断攀升
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展和实践,政务云目前已经进入了规模化部署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政府行业趋势洞察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802.6亿元。政务云作为资源整合共享、业务系统开发和部署的底座,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03.9亿元(如图1所示)。
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白皮书》报告显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初步完成政务云建设,超过九成地级行政区甚至部分县域已完成政务云建设。这充分表明,随着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数字政府关键底座的政务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并逐步向底层渗透,已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图景。
1.3 竞争格局趋向多元
基于政务云应用的重要性,政务领域已成为各大云计算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目前已形成了由电信运营商、传统IT公司、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ISV、地方成立的政务云公司等多方参与、共同角逐的产业格局。从竞争态势来看,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和传统IT厂商起步较早,前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行业经验,在政务云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营市场树立了绝佳的标杆效应,并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虽入局较晚但竞争势头强劲,依托强大的综合生态能力,互联网企业积极突破传统政务云发展边界,在平台层和应用层取得不俗表现,成为电信运营商和传统IT厂商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总而言之,作为云计算市场上的必争之地,政务云行业领域呈现多元竞争的格局。各大云计算厂商纷纷将政务云作为重点战略方向,并持续推动政务云布局建设,以期掌握未来市场上发展的主动权。
2 政务云技术特点
2.1 典型技术架构
政务云是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基础支撑,现有政务云较为典型的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自下而上分别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政务网络、云平台、政务中台以及应用服务,同时具备符合国家和行业规范的运维体系及安全体系。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撑着云平台、政务中台及应用平台的建设与运行,主要包含机房硬件设备及IT物理资源两部分内容;政务网络搭建高效通畅的数据传输环境,是政务云运行的关键支撑力量;云平台包含虚拟化云、容器云以及上层的云管平台;政务中台整合并封装了各种服务和资源,包含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能力开放平台;应用服务包含政务服务、公共管理和企业服务,提供诸如证件办理、税务缴费、执照办理等多项贴近生产、生活所需的应用。此外,运维体系保障设施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安全体系全方位对政务云的运行提供安全防护,均是政务云架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关键技术能力
架构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管平台作为政务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共同成为引领政务云迭代发展的动力来源。其中,云原生能够有效保障政府业务系统高可靠,其代表技术包括容器、微服务以及DevOps。容器为容器化的应用提供部署运行、资源调度、服务发现和动态伸缩等一系列完整功能,提高了大规模容器集群管理的便捷性;微服务抽象业务共性组件,实现跨业务协同合作;DevOps支撑业务应用快速迭代,降低运维压力。此外,人工智能在相关应用场景中深度赋能,支撑各类智慧应用;大数据实现一站式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云管平台提供资源管理、多云管理等功能,管理整个政务云平台的运行。技术的相互支撑为政务云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资源服务,共同成为政务云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3 政务云标准和评价体系
标准和评价体系是推动政务云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工具和重要力量。当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形成了覆盖政务云需求侧(甲方)和供给侧(乙方)的全面标准体系。面向甲方,制定了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方法,从 IT 数字化视角衡量政务云的建设水平;面向乙方,形成了包括针对专有云、公有云模式在内的政务云服务评估以及解决方案评估,从不同视角考察云服务商运维、服务、合规、安全等多方面能力。
3.1 面向甲方的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方法
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方法面向对象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区、自治州)级以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为主的综合性政务云。
评估方法通过政策落实、平台能力、应用成效和安全保障四大维度,分为三个级别,依据20项指标,综合多种手段,全面衡量政务云综合水平,为各地大数据局、电子政务办等政务云主管部门衡量政务云建设水平和应用成效提供标准依据。
3.2 面向乙方的解决方案可信能力要求
3.2.1 政务云标准体系
目前,面向乙方的政务云标准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四类:一是专有云模式的政务云服务评估,面向对象为专有云模式的政务云服务提供方,主要考察云服务商资质、政务云平台服务能力以及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聚焦专有云模式下服务商的属地运维能力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提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指标体系;二是公有云模式的政务云服务评估,面向对象为公有云模式的政务云服务提供方,聚焦公有云服务商在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资源供给、服务运营、安全合规性等方面能力;三是政务云解决方案评估,面向对象为政务云解决方案提供方,重点评估厂商在政务云咨询、平台建设、迁移、交付和安全等方面的全栈解决方案能力;四是政务云安全能力评估,面向对象为政务云安全解决方案提供方,重点评估厂商在安全方面的服务供给能力(如图3所示)。
3.2.2 政务中台标准
政务中台评估聚焦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研运中台及API服务平台五大模块,全方位考察服务商政务中台建设能力,为政府选择可信服务商提供参考。
3.2.3 政务应用体系
在政务应用层方面形成了电子印章、党建、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协同办公应用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同时,聚焦政务网上大厅、APP、小程序等多种政务应用形式,扩展在不同场景下的政务应用层标准内容。
政务云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工作。未来随着对政务云建设要求的不断升级,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政务云建设的突出痛点问题,政务云标准制定还将在服务运营一体化、灾备、分布式政务云建设、智能化技术以及敏捷架构技术等方面发力,从多个维度细化、优化、深化政务云建设的规范程度和适用范围。
4政务云发展建议
4.1 重提质:打造智能集约平台,释放政务云核心价值
政务云建设交付只是其生命周期的开始,要高效、持续、稳定的对外输出服务,三分靠建设,七分靠运营。构建“集约、集成、高效、协同”的政务云,来加强对云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应成为各地政务云运营方下一步工作的发力点。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政务云,一方面,可以解决多云跨域异构的统筹管理和资源调度问题,在满足政务云统一规划、统一资源、统一调度、统一安全和统一运营的同时,兼顾各级运营和运维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政务应用将基于云原生进行搭建,可以更好的满足业务轻量、敏捷、高度自动化需求,保障政府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韧性”。此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政务云的核心价值,实现政务云的高效运营和智能化发展,有力提升政务云对上层业务的赋能作用。
4.2 筑安全:推进信息技术生态兼容,搭建政务云可信生态
政务云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底座,其安全可靠性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程度不断加深,各地政府在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平台建设的需求巨大,越来越多的政府用户基于安全性等因素将更加关注政务云平台的生态兼容程度。而随着相关产品软硬件技术的日益成熟、配套安全保密产品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产业支撑力量的逐步壮大和应用生态的不断完善,使得相关安全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因此,基于生态兼容性适配不同芯片架构和操作系统的政务云在未来将大有可为,政府在采购产品服务时将会更多基于安全和发展的角度考虑相关产品采购。因而,对行业发展而言,如何进一步提升自研、可靠产品功能完备性及系统稳定性应成为今后关注的重点。
4.3 优环境:实现高效低碳运行,推动政务云绿色发展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后,政务云绿色发展理念将会得到持续关注。尤其在政府业务大规模上云后,一方面业务量不断上升将会持续扩大政务云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政府业务中的深度应用,将会带来大规模算力需求,导致政务云平台能耗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应充分响应国家相关低碳环保政策与规范,应用低碳创新技术,优化算力算法,推动政务云的高效低碳运行和绿色发展。
4.4 强保障:完善标准体系搭建,促进政务云健康有序发展
政务云标准与评估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将会推动政务云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政务云建设由“量”向“质”的转变,标准化工作成为了政务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以及实现高效性、集约性、协同性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在政务云、数字政府以及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都把标准化相关工作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因而,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聚焦政务云创新需求与关键技术,将其精准布局于标准体系之中,应成为政务云未来建设工作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