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4期
Digital Column    数字化专栏
Digital Column    数字化专栏
数字化转型中关于技术生态建设的思考
文/技术战略部刘 赞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数字化转型不断走向深入。一方面,新技术离用户越近越能影响和改变用户的行为,同时也产生了更丰富的数据;另一方面,从企业来看,新技术与生活的关联度越高,技术的应用场景越细分,需要提供的解决方案也越复杂。因此, 技术组合应用将是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图1 技术发展(from IDC)

技术生态的重要性

如图1所示,在过去十年技术组合应用主要基于云、大数据、移动、社交,创新来源于各公司内部,代表企业有IBM、Oracle、微软等。从2015年开始,随着AI、区块链、容器/微服务等技术加速器的应用,创新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平台和生态系统。

此时,市场竞争已从公司与公司的竞争升级到平台和生态系统的竞争, 技术生态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大平台是聚合生态的基础,而基于平台的端到端的应用解决方案是关键。面向未来,对长期合作而言,技术IP、行业IP是关键, 越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合作价值越高。但是,加入生态或者成为生态主,需要每一个厂商迅速定位。

生态建设的新动态

生态建设已经进入战国格局时代,新环境下技术服务商的生态建设方向各有不同:互联网公司依托技术领先性和用户粘性在引领变革,如百度AI、腾讯云和阿里云积极拓展企业市场;运营商和集成商转型迫切,电信第一个提出ICT生态圈的概念和智慧城市运营的设计; 传统ICT解决方案提供商面临激烈的生态竞争;国家工信部、软件司等主导的产业和技术联盟也在催化和加速生态变革。

总结起来,技术生态建设有四个变化:新竞争,新秩序,新服务,新合作。

新竞争- 生态外延、边界模糊

● 生态绝不局限在企业业务本身,也包括所有相关干系者,如科院高校,咨询机构,联盟协会等所有外延,例如一个政务解决方案,大生态覆盖全社会,小生态也要包括政府内部。

● 客户/中间商/厂商 界限已经模糊,从链式商业结构变成网状合作模式,围绕满足应用需求应用角度,一直存在竞争、合作关系

● 上下游生态合作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信息打通和技术融合催生了管理供应商的供应商、满足客户的客户需求等情形。

新秩序 - 秩序重建

● 数字经济下,市场集成度高,从单一产品销售向集成销售转变,优质资源加速集中,行业集中度更加高,优胜劣汰更为明显;

● 生态伙伴新老并济,能力与时俱进,数量增长迅速,没有先后,没有大小,没有强弱,自身价值是唯一判定法则,有能力的ISV受到追捧、挑肥拣瘦,丛林效应凸显;

● 从行业内竞争从产品,技术,产业链竞争升级转向生态圈竞争;

● 竞合关系长期存在,从技术合作为主导向产业链合作,生态圈合作主导转变;跨界SI或某一领域独角兽层出不穷。

新服务 - 聚焦价值,相互赋能

● 技术架构,开发平台,用户资源共享,产品集成,制造工艺,服务交付,资本支持,政策引导等都是构建生态能力的着力点;

● 各行各业要具备软件服务和信息服务能力,生态组织模式从依托上下游的供应链组织转向依托平台信息组织聚合;

● 平台是基础,没有平台,集成不了大生态;

● 需要对解决方案合作链条上的伙伴进行赋能,更多的是相互赋能。

新合作 – 跨界,生态链组合

● 合作三个主要步骤:1)资源发现 2)供需对接 3)协同创新; 最终营造共赢共生的生态。

● 联合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企业级的应用商店, 相互联动满足客户需求。

● 客户需求场景复杂,一个场景需要多个生态, 需要筛选和优化,打开行业客户的各种细分场景,精细化识别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伙伴,优化布局。

● 生态之间需要有机的互动,需要和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才能实现解决方案的价值,简单的拼接已经在客户端很难有生命力。

如何应对生态的变化

图三 商业模式改变

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入提升了用户对场上的解决方案生态能力的关注,传统的销售手段和模型对基础设施销售的驱动作用已经逐渐弱化,这样需要ICT厂商要关注以下两点。

● 用户的关注点逐渐从基础设施向上层应用转移

● 渠道建设需要升级到生态圈建设才能提供一体化交付

新华三定位在平台建设,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通过技术粘性,聚集生态合作伙伴,开展技术、营销、运营、服务、赋能各领域全方位合作,提升公司技术实力。平台为本,解决方案为纲,数字化平台是生态技术合作的核心,通过数字化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成长土壤和技术培育,探索开发创新机制,联合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共同落地场景化解决方案

图四生态策略

总之,生态建设上,每个技术服务商都有自己的选择,以上思考仅供大家在数字化转型中参考。

分享到
关闭